当前位置:
广场故事 >>
陈丹青其人一瞥 >> 详细内容
陈丹青其人一瞥
【 广场故事 】2022-12-08 15:35:25
微博网友
2000年,在美国混不下去的陈丹青回国,而后一副画卖到1.6亿的他,说出一句令人气愤的话:“我向往美国,但我想在中国赚钱。”
陈丹青为何去美国,又为何回国?这一切都要从他本人说起。
陈丹青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从文天祥的“留取丹青照汗青”里取了丹青为他的名字。
都说名字是父母给孩子的第一封信,陈父也借这个名字对自己的爱子报以深切的期许,但是他肯定不会料到,儿子从此宿命般地和“丹青”有了交集,且密不可分。
陈丹青从小酷爱画画且表现出了油画方面的天赋,在那个老百姓普遍贫穷的年代,画油画是一件异常奢侈的事情,可即便如此,陈丹青依然走上了这条艺术路。
那之后,他一直跟着美术老师四处接活,给各地农村工厂画巨幅领袖像,爱好让他坚持了下去。
那时候,他每画完一单,便会异常开心,不仅因为自己完成了画作,更因为剩下的颜料可以归陈丹青所有,这对当时的陈丹青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正是因为靠着这些到处收集的颜料,陈丹青不分白昼黑夜地开始练习、临摹、创作,完全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
可是,他念初二那年,意外发生了。他的父亲被打成右派,而他也被剥夺上海城市户口,流放到偏远落后的赣南地区插队落户。
幸而,在插队的艰难日子里,他始终坚持绘画,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了远近有名的“知青画家”。
1978年,恢复高考后,他更是以专业第一,外语0分的的成绩破格被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录取。
很快,他凭借着自己的作品《西藏组画》轰动了中外。这一系列作品被业内人士称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也因此让名声大噪的他顺利留校任教。
只是,纵然收获了名誉、地位,也拥有了世俗的成功,却没有让陈丹青满足。
在七十年代,吃尽了苦的陈丹青一直有一个美国梦,他一直想要去美国看看,更想在那里生活。
他很想知道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是不是可以满足他内心的缺失,让他内心变得充盈起来。于是,带着对艺术更高的追求,他搭上了那趟时尚的留学飞机,高调地去了美国。
然而,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自1982年出国,陈丹青在美国便开始了落魄的生活。他在那里度过了没落的18年。
这18年里,对大众而言,国内外都对陈丹青都“查无此人”,他仿佛消失了一样。
很多媒体没有了他的消息,甚至有传闻说他早已在美国自杀,同行们甚至对此深信不疑,而辟谣后,又有说他天天在美国哭,因为自己的画不受人欢迎,也就没有生活的来源,不得不吃妻子的软饭。
虽然谣言可怕,但也非空穴来风,因为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在美国并没有混得风生水起,甚至相当落寞,这也从陈丹青回国后鲜少提及美国的生活中可窥一二,毕竟他曾经是那样一个热衷于美国的人。
虽然到了美国后,他也试过在美国确实举办过画展,但避开了华人社会和中国画家,也没有联系任何中文媒体,所以他的画展办的非常不理想,只有极个别画友去看展,回来后他们都用极其冷清来形容,偶见学生进来也是胡乱瞄一眼便仓促离开。这种巨大的反差势必让他更加郁郁不得志。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国内如此受欢迎,可在美国却屡屡碰壁。终于,在美国收获不到金钱和名利陈丹青走了“出口转内销”的路,于千禧年回中国。
一回国,在外人眼中镀过金的陈丹青就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请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美院甚至为他量身打造了“陈丹青研究室”,足见对这位失败海归的器重。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陈丹青并没有在教育行业和美术专业深耕,反而因为理念不同再度辞职。之后他摇身一变,从画家变成了“公知”,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发表了一系列“荒唐言论”,诸如“国外的生活让他深觉中国人都是奴才”以及“中国没有公民,没有现代人,各阶层都是奴主关系”……这些抨击中国的言辞深深刺痛了国人的心。
而对于美国,他又是一个劲地赞美,直言美国连空气都比中国清新,没有一点工业化的影子。
生为一个中国人,这副谄媚的嘴脸,这些口无遮拦的惊人言论引起大众的强烈不适。很多人嘲讽他嘴上向往美国的自由,人却在中国赚钱。
然而,即便如此,这一切还是没有影响陈丹青在中国名利双收。回国后一直吃老本的他,靠着之前的画作《西藏组画》之一《牧羊人》拍卖出1.6亿的高价。
有人说陈丹青绝对是典型的香蕉人的代表,长着黄皮肤,骨子里确实媚外的奴才心,享尽祖国给的的一切红利,却一味吹嘘国外的月亮特别圆。
作为最具有争议性的画家,陈丹青的个人才华和美术造诣确实毋庸置疑的,但是他的态度和言论确实不好,真心希望他能创作出更多专业的作品,而不是靠抨击中国各种制度和现象而出圈!
对于陈丹青这个人,你们怎么看呢?
对不起,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