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创城敲定8项整治重点 市区3个月“换新颜”  我市将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在三个月时间内,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环境脏乱差为突破口,着力改善城市市容面貌,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努力消除市容市貌“两重天”、交通秩序“闯抢堵”、农贸市场“脏乱差”、老旧小区“杂破乱”等突出问题。

更多明星社区

两会今 ......

中新网 ......

全国政 ......

央视网 ......

柬埔寨 ......
这是柬埔寨 ......
一不留 ......
一不留神, ......

更多才艺角

更多优秀社团

这是图一 这是图二 这是图三这是图三
当前位置: 广场故事  >>  海瑞是不是“回族”?   >> 详细内容
海瑞是不是“回族”?
【 广场故事 】2017-12-03 13:09:40
方舟子
海瑞是不是“回族”?
黄仁宇名著《万历十五年》在《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一章中提到海瑞一件轶事:

“他的节俭的名声遐迩皆知,据说有一次总督胡宗宪竟然以传播特别消息的口吻告诉别人,说海瑞替母亲做寿,大开宴席,竟然买了两斤猪肉。”

最近网上有人发现中华书局在2006年出该书新版时,删掉了这句话里的“猪”字,认为是在避讳“猪肉”,引起一场风波。其实该版编辑写过一篇《我编辑黄仁宇作品的体会》,说明他为什么要做删改:

“海瑞为回族人,他为母贺寿,《明史》本传言‘市肉二斤’,而老版误为买了两斤猪肉。查英文版原文,黄先生用的是‘pork(猪肉)’一词,看来是他本人误记。这次均予以改正。”

《万历十五年》中文版是根据英文版翻译的,但是经过黄仁宇审定,出新版时他已去世,所以这是编辑未经作者同意的擅改。如果编辑认为内容有误,可以加注解说明,而不应该自作主张直接改动原文,这是对作者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鲁迅文章中也偶有误记,如果让该书编辑去编辑鲁迅文集,难道他也“均予以改正”?

如果编辑认为是改正误记而其实不是误记,那就更成问题。编辑删改的理由是认为海瑞为回族人,所以买的肉不可能是猪肉。那么海瑞究竟是不是回族人呢?国内学界的确多认为海瑞是回族(例如《辞海》说海瑞是回族)。但明朝并没有现代的民族概念,我们今天说的回族,大致相当于当时的回回。所以这个问题可以改成:海瑞是不是回回呢?一个人是回回,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他有回回血统,第二,他保持回回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信仰伊斯兰教。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回回血统而不保留回回生活方式,那只能说其祖先是回回,而本人不是。如果信仰伊斯兰教但没有回回血统,也不能算回回,因为在中国境内还有很多族裔也信仰伊斯兰教。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海瑞有没有回回血统?《明史·海瑞传》只是简单地说海瑞是琼山人,没有记载他的家世。海瑞的同乡、侄女婿和门生梁云龙写过一篇《海忠介公行状》,对海瑞的家世是这么说的:

“公讳瑞,字汝贤,其上世以来未详。在国初以军功世广州卫指挥某者,隶籍番禺,今为番禺人。洪武十六年,答儿从军海南,著姓于琼,遂为琼山人。不再传而族氏蕃衍,明经纷起,有讳宽者以经行闻,领乡荐,知闽中县事,即公大父也。宽从子澄登,成化十一年进士,为御史。又有讳潣、讳鹏、讳迈,皆举于乡,俱名贤。有讳瀚,系廪生。瀚即公父也。”

就是说海瑞的先人明以前的姓名都已不可考,明初有一个不知姓名的先人因为军功当了广州卫指挥,住在番禺,成了番禺人。之后有一个叫答儿的(那个广州卫指挥的儿子?)在洪武十六年(公元1384年)到海南从军,在琼山成为望族,于是成了琼山人。答儿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宽,是海瑞的祖父,宽的儿子中有一个叫翰,是海瑞的父亲。

所以海瑞先人第一个留下名字的是答儿。梁云龙在介绍海瑞先人时把姓都省略了,加上了就是海答儿。“答儿”不像汉人名字,但海答儿是回回常用名字,是当时对阿拉伯语名字Haydar(意思是“狮子”)的译音。元朝至元年间有一个管课税的叫海答儿:“海答儿等管课程的说,做买卖的是和尚、也里可温每,不纳税呵。”(《通制条格》卷第二十九)至顺年间有一个回回叫海答儿,官至宣武将军、绍兴路治中(《至顺镇江志》卷十九)。所以这个到琼山定居的海瑞先祖海答儿应是回回,之后跟很多回回一样用名字的第一个字作为汉姓,改姓海。

关于海瑞的家世,还有一种更详细的说法,见于海瑚《海氏族谱序》。海瑚据说是海瑞的从兄,这篇序记载他重修海氏族谱的经过。以前的海氏族谱是叔父海澄修的,从海答儿开始,海答儿之前的祖宗姓名族人没人知道了(“族无长老,失记始祖、迁祖之名。”)。后来海瑚北上参加乡试时,寻访到番禺的海氏族人海秀,见到旧谱,于是得知海答儿之前的家世:

“盖自南宋时,始祖指挥三公讳俅,由闽而来,占籍于广,娶杨氏,生惠来训导公讳钰。钰生庠士大公讳甫震、二公讳甫云。秀为甫云公后。甫震公生冠带公讳逊之,逊之生答儿公,从军海南,著籍于琼,即始迁祖也。”

于是这个族谱在海答儿之前又给海瑞加了四代有名有姓的祖宗。但是这个族谱早已失传(现传的《海氏族谱》是光绪年间重修的),只留下这篇序收在《琼山县志·艺文志》中。

如果这个谱系是真的,海瑞的祖先当然不是回回,而是汉人。但这个谱系不可信。按序的落款,写于明嘉靖甲午年(公元1534年),当时海瑞只有20岁,之后海瑞还活了53岁,又是整个家族最德高望重的,不可能没见过这个新修家谱。如果真有这份家谱,他就不可能不知道海答儿之前的祖先名字,那么梁云龙也就会知道。为什么呢?因为梁云龙和海瑞的关系非同小可,他自称之所以要给海瑞写行状,是因为:“不佞龙忝在戚末,事左右最久,亲炙最真。”说自己虽然是海瑞亲戚中最差的(这个是自谦,其实是海瑞亲戚中地位最高的,当过巡抚),但是跟随海瑞最久,受到的教导最真切,所以敢给海瑞写行状(所谓“行状”,就是亲友写的死者生平,提供给官方写传记用的)。海瑞很可能生前已托付他给自己写行状,那样的话当然会向他详细介绍自己的家世。但梁云龙对海瑞祖、父辈、妻妾、子女介绍甚详,如数家珍,对海答儿之前的海瑞先人却只说“未详”,合理的解释就是海瑞自己也“未祥”,当时不存在海瑚发现的那个谱系。

而且这个谱系自身也很奇怪。按它的说法,海答儿之前的祖先分别叫俅、钰、甫震、逊之,这些都是很文雅的汉人名字,但是之后却突然冒出了“答儿”这个不伦不类的外族色彩浓厚的名字出来。有人说答儿在海南方言里是三儿的意思,元代庶民没有名字,用家族排行叫的。但是海答儿的父亲也是元代庶民吧,为什么却有“逊之”这个名字呢?

最合理的解释是这一串海氏祖宗的文雅名字都是后人在修家谱时编造的。中国人修家谱为了显得自己的家族传承源远流长,本来就喜欢乱编造祖宗,所以越修越离谱,光绪年间重修的《海氏家谱》竟然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春秋战国了。可惜海答儿名字写在《海忠介公行状》里,没法改了,只能让他的名字突兀地放在祖宗名单中,反而突显了他之前那些祖宗名字都是后人编造的。

如果编造者是海瑚,那么显然他编造完了没有公开,所以海瑞不知道。但是更可能是海氏在出了海瑞这个大名人之后修家谱时,假托海瑚写了一篇序来编造祖宗谱系。这篇《海氏族谱序》最早见于《琼山县志》,而《琼山县志》是清朝咸丰年间才编的,可能就是摘自海瑞之后才修的《海氏族谱》。

总之,海瑞最早的祖先可考的只有海答儿,而海答儿是回回,所以海瑞有回回血统。但是祖先是回回,不等于海瑞也是回回。他是不是回回,首先要看他是不是穆斯林。海瑞的所有著述、言行都表明他信仰的是儒学,而不是伊斯兰教。在他留下的文字中,没有任何他信仰伊斯兰教的信息,证明不了他是穆斯林。当然,这也证明不了他不是穆斯林。也许他是暗地里信伊斯兰教不愿张扬呢?

要证明他不是穆斯林,要看他有没有与穆斯林相违背的言行。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他吃不吃猪肉?这就回到开头的海瑞买肉风波了。《明史·海瑞传》是这么说的: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原文只说“市肉二斤”,没具体说是什么肉。中华书局编辑先入为主地认为海瑞是回族,所以认为海瑞买的不是猪肉。但是在中国自古以来最常见的肉就是猪肉,没有明说买什么肉,指的就是猪肉,如果买的是羊肉、牛肉,都会具体指出以免误会。何况淳安属浙江,以前羊肉很少或没有,而《大明律》禁止杀牛,虽然屡禁不绝,但是即使有牛肉黑市,海瑞身为刻板的县令,也不会去买。如果他买的竟是牛肉,知法犯法,更值得大书特书了。所以可以肯定海瑞买的是猪肉,黄仁宇并没有错。

但是这是胡宗宪听人说的,也许是误传呢?或者,海瑞只是买给母亲吃(海瑞母亲姓谢,无疑是汉人)自己不吃呢?所以我们还需要找到海瑞说自己吃猪肉的证据。海瑞当应天十府的巡抚时,颁发了《督抚条约》,告诉众人应该怎样招待他。其中一条是:

“本院到处下程,止鸡、肉、鱼、小瓶酒等件,不用鹅及金酒。”

应天十府属于江南,基本不吃羊肉。海瑞也不会让人违法杀牛来招待他。鸡和鱼都提到了。所以他这里的肉,也只能是指猪肉。这就证明了海瑞自己是公开吃猪肉的,而且还喝酒,这也是伊斯兰教规不允许的。所以海瑞不是穆斯林,虽然祖宗是回回,但是由于一代代与汉人通婚,其回回血统已经很淡薄,而在文化上他已经完全汉化,是汉人了,是不会认为自己是回回的。我们不能因为他有一个祖先是回回,就非要让他也当他自己不认的回回。海氏后人显然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回回,所以才会编造家谱想要证明自己的祖先都是汉人。

2017.11.30.
登陆注册
对不起,没有相关评论!